「偏見之害」王偉齢牧師 – 2017.08.13


經文∶約1:46-47  記録:李信芳

人類具有走極端的傾向,對事物皆有從各自人生背景產生出的既成之見,當此見識偏向某一端時,就成為偏見。因此,偏見是普遍的人性,為性格中的偏執。偏見所造成的傷害遠超過一切,最困難的是自己不易察覺,因而難以改正或克服。今天跟大家分享「偏見之害」這個課題。

(一) 偏見的來源
1.罪性遺傳:人類先祖在伊甸園時,神下了命令:“不可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!”而好奇與渴望卻將人類帶往悖逆之中,最終做出以自己的善惡代替神的善惡之事,將自己站在神的位子來判斷是非,結果必將偏離神的標準。所以吃分別善惡樹上果子的罪是罪的種子,從它將生出許多罪行。人類的感情思維中,還存在著偏愛與偏不愛,如以色列愛幼子約瑟過於愛他的眾子,因而引發眾子對約瑟的怨恨,險些招致家庭的崩裂。常言道“以史為鑒,可以知興替。”而哲學家、歷史學家黑格爾卻曾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:“從歷史學到的唯一功課,就是從歷史中從不學習的功課。”罪惡的種子代代相傳,既然有遺傳,偏見就存在著以往經驗的綁架。

⒉經驗綁架:人們以自己為善惡的準則,自然會在生活經驗上產生特殊好惡。①地域歧視:如拿但業歧視拿撒勒,他說“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?”(約1:46)②階級歧視:如法利賽人歧視同在聖殿祈禱的稅吏(路18:9-11)焉知稅吏中無好人呢!老子曰:盜亦有道。說明好人壞人不是按階級來區分的。③外貌歧視:撒母耳按照神的指示來到耶西家中,要選一個孩子作君王,耶西從未考慮身材矮小的大衛能作王。可見“人是看外貌,耶和華是看內心。”(撒上16:7)人類大腦運作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,過去所經歷及殘留的記憶對當下的判斷有很大影響,並存於DNA,代代相傳。我們成了經驗的奴隸,總是讓過去的經驗綁架自己,無法作客觀的判斷。信仰生活亦是如此,經歷過不好經驗的信徒會逐漸遠離事奉,坐在那裡等待別的信徒甚至是剛信主沒有經驗的信徒來服事。

(二) 偏見的影響
⒈悖逆有理:撒上15:8-15講述了掃羅生命中一次關鍵的失敗,他不但沒有遵從神的命令去滅盡亞瑪力的王、民眾及牲畜,反而自詡已經遵守了神的命令,以致造成撒母耳與他的對話大相徑庭。關鍵就在偏見,偏見之可怕在於自己毫無察覺,並且會演變成悖逆。

⒉偏執己見:撒上15:23告訴我們:“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;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。”偏見是罪,但我們常善於將其合理化。面對公正、良心及是非判斷,總會想些理由對付良心不安。如掃羅偏愛亞瑪力王亞甲,卻又將其合理化說是要留下上好的獻於神。又如希特勒、三K黨在施行大屠殺時均冠以“延續純正血統”和“種族清洗”的美名。而我們呢?我們經常在重組自己偏見時還以為在思考;在重複以往錯誤時還以為是堅持夢想;在消極荒廢時還以為在放鬆;在傷害別人自尊時還以為是直率;在固步自封時還以為是在堅守;在隨便放棄時還以為是在選擇;在酩酊大醉時還以為是豪爽;在不思進取時還以為是低調。怎麼辦?唯有遵行神的旨意。

(三) 偏見的矯治
⒈全新眼光:哀3:23告訴我們:“每早晨,這都是新的。”我們要拒絕做經驗的奴隸,不再被過去綁架,斬斷過去所有的情緒糾葛,重新開始。

⒉避免論斷:太7:1“不要論斷別人,免得被人論斷。”在沒有充足資訊前保持緘默。至於如何面對別人的偏見?至少有兩種能力,一是避免自己成為偏見的奴隸,另一是躲避別人的偏見對自己的傷害。

結論:保羅說:“我被你們論斷,或被別人論斷,我都以為極小的事,判斷我的乃是主。時候未到,什麼都不要論斷,只等主來。”(林前4:3-5)我們要解決事情而非解決是非,當下不必做無謂的消耗。當受他人偏見所害,渴望解釋或辨明時,可學習放棄。須知今天所發生的是非,若干年後誰還在乎?清兵入關揚州遭屠城十日,傷亡人數達數十萬,如今誰還記得這悲慘之事?人生如同一本書,所經過的一切不得不翻頁成為歷史。丹麥著名神學家、哲學家齊克果說過:“走過才真正了解,往前才活得下去。”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過:“阻礙人發現真理的障礙,並非事物虛幻假象,也不是推理的缺陷,而是在之前積累的偏見。”因此,人們必須有一種能力,不斷丟棄存量,從零開始,創造一個全新的生活。弟兄姐妹們,丟棄你的存量,重新增加一個非常積極、正面的能量,去做令人得到激勵的事情,未來每一天會比你想像的更好。